國際氣候外交圓桌會議 英法德丹麥使節與我探討全球能源合作

面對巴黎協定的使命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快速推進,能源安全的確保與轉型發展已成為世界關注的重點議題。為瞭解各國如何以能源技術因應巴黎協定之目標暨各國再生能源發展,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德國在台協會和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於9月28日(星期四)假新光人壽新板金融大樓舉辦「2017國際氣候外交圓桌會議」,活動聚焦永續發展目標第七項「可負擔潔淨能源(SDG 7)」,邀集德、英、法、丹麥等國在台使節與台灣專家學者共同交流,期待能借鏡國外經驗,並探討各國如何參與台灣再生能源技術合作。

 

活動邀請到德國在台協會 施碧娜 副代表、法國在台協會 高一諾  處長、英國在台辦事處創新科技、經濟暨氣候變遷處  辛格曼 處長、丹麥商務辦事處 倪安升 處長、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胡耀祖 所長和經濟部能源局 蘇金勝 主任秘書等貴賓,以其專業智識及經驗分享各國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工作之相關策略與成果。
 
主辦單位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 大使表示,會中我們見識到德、英、法、丹麥皆已積極佈局相關政策,並獲得傑出成果。台灣雖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惟致力節能減碳同樣責無旁貸。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台灣總排碳量高達2億5600萬公噸,為世界第24大排碳國;換算成人均排放量高達10.95公噸,幾乎超出於全球平均碳排量一倍。台灣過去太依賴傳統燃煤發電,導致台灣排碳量居高不下,由於「非核家園」已成共識及既定政策,如何考量長遠經濟與政治發展,並達成減量目標,將是一大挑戰,也是新的契機。
 
主辦單位德國在台協會 施碧娜 副處長指出,針對綠色能源發展,德國積極減少能源消耗與碳排,透過創新與新科技,柏林成功將去碳化融入其國家經濟、社會與政治發展之中。交通運輸技術的未來也是德國現今重點關注的議題,德國國內擁有歷史悠久且強大的汽車引擎製造技術,全球綠能使用的潮流下,也為未來向電動車或其他替代能源發動機轉型鋪路。
 
丹麥商務辦事處 倪安升 處長提及2017年世界銀行的報告中,丹麥被認可為全球綠色能源的領導者,丹麥在能源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丹麥不僅為全球清潔環境做出了貢獻,而且綠色技術的出口也對丹麥的經濟有所幫助, 2015年能源技術及相關產品佔丹麥出口總額的11%以上,期待未來與台灣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法國在台協會 高一諾 處長指出,能源轉型不僅涉及新的科技,還是深層的社經典範轉變,包含了社會、教育、公民參與等層面需共融並進,因此強而有力的政治框架是必須的。在綠能需快速發展的趨勢下,建議台灣借鏡國際成功經驗並結合良好的配套政策,並積極與國外技術合作。
 
英國在台辦事處創新科技、經濟暨氣候變遷處 辛格曼 處長說明,英國在綠色能源方面投入了越來越多的資源,根據英國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內容,2050年溫室氣體要減少1990年的80%,2010年至2015年為止已投資520億英鎊在風力發電設備,目前已能有5GW的電力供應國內使用。
 
經濟部能源局 蘇金勝 主任秘書表示,為落實「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願景,達成我國能源轉型目的,政府已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20%的政策目標,經濟部規劃「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及「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之短、中期計畫,作為未來長期發展之堅實基石,期以短期達標、中長期治本策略,達成再生能源各階段性目標。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胡耀祖 所長說明,低自主與高碳排的能源結構一直是台灣永續發展的挑戰,工研院持續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行,透過前瞻科技研發與沙崙示範場域的建置,提供綠能技術快速整合與驗證平台,以加速綠能科技產業化及應用,並且協助國家提升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的政策目標,此和SDG7永續能源目標之「提高再生能源的效率和使用」不謀而合。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