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於COP24分享島國調適氣候變遷經驗

圖一、COP24周邊會議後(左起) 前林務局長李桃生、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史立軍秘書長、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聖克里斯多福環境部官員Cheryl Jeffers、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李育明秘書長、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鄭佾展副秘書長合影。(圖片來源:IISD)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wan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TAISE)簡又新董事長、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Center for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CCS)李育明秘書長於今(2018)年12月4日(星期二)出席聖克里斯多福環境部、我國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Environmental Quality Protection Foundation, EQPF)與TAISE共同主辦之COP24周邊會議,會議以「島嶼社區調適:回收塑膠以緩解氣候變遷」(Community Based Adaptation in Islands: Recycling Plastic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為主題,現場由簡又新董事長、聖克里斯多福環境部官員Cheryl Jeffers擔任共同主席主持活動,並邀請前林務局長李桃生、EQPF鄭佾展副秘書長、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史立軍秘書長,以及TAISE簡董事長、CCS李秘書長等人,共同討論島國如何在氣候變遷下以回收塑膠自我調適,希望從台灣與聖克里斯多福的案例研究,學習最佳作法與經驗,現場討論踴躍,場面熱絡。

圖二、COP24周邊會議現場畫面。

主持人Cheryl Jeffers指出由於對一次性塑膠用品的高度依賴,塑膠廢棄物管理成為該國的一項重要問題,並說明島嶼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的脆弱性,需要有計畫性地透過社區意識與永續回收的計畫以建立生態系統韌性(Resilience)。

李桃生前局長分享本國林務局在森林恢復與管理方面的經驗,表示人才是本國森林資源管理的關鍵,透過與社區合作以實現永續森林管理,確保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同時保護原住民的權利。
史立軍秘書長指出由於2005至2014年間農作物與家畜產量下降,全球農業氣候災害導致930億美元的損失。他表示ICDF在38個國家有84個正在進行的合作項目,並展示兩個案例研究,描述臺灣氣象學家與農業專家如何幫助提高該國適應氣候變遷的能力。

圖三、簡又新董事長於COP24周邊會議介紹與會發表演說的專家。(圖片來源:IISD)

圖四、李育明秘書長於COP24周邊會議說明臺灣的「垃圾隨袋徵收費用」政策有效提高回收量。(圖片來源:IISD)

李育明秘書長概述臺灣適應與應對洪災的措施,包括改善疏散通道和預警系統,以及透過冷卻系統與保護植披以克服過熱的氣候。他表示臺灣的「四合一回收計畫」結合社區民眾、地方政府、回商收與製造商的力量,有助於減輕災害與氣候變遷調適。

更多相關訊息,請瀏覽參閱國際永續發展研究機構(IISD)官網。
http://enb.iisd.org/climate/cop24/enbots/4dec.html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