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氣候外交圓桌會議 台英法丹麥代表齊聚探討綠色金融未來發展

圖一、簡大使(中)與法協紀博偉主任(左五)、英國氣候變遷大使Nick Bridge(右五)、英辦唐凱琳代表(右四)、丹麥辦事處倪安升處長(左四)等貴賓合影。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法國在台協會和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於11月1日(四)假台新金控總部大樓舉辦「2018國際氣候外交圓桌會議」,聚焦綠色金融議題,邀集法國在台協會紀博偉主任(Benoît Guidée)、英國氣候變遷大使Mr. Nick Bridge、英國在台辦事處唐凱琳代表(Catherine Nettleton)、丹麥在台商務辦事處倪安升處長(Nicholas Enersen)等國代表、外交部、金管會與國內外企業代表等共68位與會者共同交流,期待借鏡國外經驗探討臺灣綠色金融之未來發展與合作。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表示,臺灣目前正全力發展能源轉型,政府目標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占比提高至20%,其中6.7GW為風力,20GW為太陽能。估計市場投資高達1.5兆台幣,其中無論是工程或就業、以及金融方面都是臺灣因應氣候行動的新機會。
法國巴黎銀行(BNP)亞太區永續金融投資長Mr. Robert Barker分享金融業應考慮到面對氣候變遷時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並做出相對應的投資轉型,以BNP為例,在永續投資方面就對再生能源的融資從2014年的69億歐元增加到2017年底的123億歐元。

圖二、英國氣候變遷大使Nick Bridge向與會者分享英國在綠色金融的作為與經驗。

英國氣候變遷大使Mr. Nick Bridge表示英國承諾在2025年減少相較1990年8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低碳經濟的成長也意味著自2015年起每年增加11%的投資機會。而綠色金融其實屬於跨部門合作,需要金融、氣候、政策等相關專業人才參與,將投資引入整個經濟體系中。
倪安升處長分享自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丹麥歷經過四次國家能源計畫的進程,在2017年的風力發電占比達到43.6%。其中包括各種不同的策略:對污染密集部門徵稅、研發綠色能源的融資、政府電力收購制度、與社區分享利潤以提高公眾的接受度。
德國風機製造商艾納康(Enercon)台灣總公司董事總經理黎森(Bart Linssen)分享在德國與丹麥的公眾參與能案例,提到許多國際企業如Google、Philips等透過再生能源購電協議(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就可以向在地綠電業者買電,將綠電的好處留在當地社區,並帶動當地的融資市場。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胡則華專門委員提到國內銀行向綠能產業的貸款金額從2016年九月至今(2018)年已成長16%,截至今(2018)年9月,台北證券交易所已經有19種綠色債券上市,發行金額新台幣494億元。
自巴黎協定與永續發展目標於2015年制定以來,企業在氣候行動的角色益發重要,尤其再生能源與綠色金融更是臺灣近年市場上關注的重點。本會議與會者以政府部門、金融業、能源業等各面向共同探討綠色金融之未來發展,與會者來自國內外9家金控公司,及7家能源企業等中高階主管,其中17位來自外國佳賓。詳細會議細節敬請參見主辦單位官方網站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org.tw)。

發表迴響